1903: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

- 书名:1903: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
- 作者: 蔡斐
- 格式:AZW3,EPUB,MOBI
- 时间:2024-12-31
- 评分:8
- ISBN:9787559863393
内容简介:
朝廷与平民打官司,风雨百年“苏报案”背后的故事。一本以苏报案为中心讨论清末司法转型必然性的精彩之作,从苏报案个案入手,看百年司法改革。
作者简介:
蔡斐,江苏东台人,新闻学硕士、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曾获“全国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第三批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称号,同时担任新华网、人民网、侠客岛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出版《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司法的20大案》《近代重庆新闻传播史稿(1897—1949)》等专著6部。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www.dushupai.com:80/book-content-63513.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 上一篇: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 下一篇: 魂归伤膝谷
最新评论:
更多
-
撑洋伞的Mr.2024-08-26案例选取有意思,司法制度部分分析较好,历史层面的分析不足,转型动因论述太过笼统浅显,作为博士论文,水字数让人读起来繁琐。
-
房顶上的猫2023-12-10“长久以来,苏报案被理解为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联手镇压新兴革命的一个事件,被写进了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史的教科书。”作者蔡斐依据档案史料,通过详细还原苏报案的庭审过程,推翻了这一刻板化的论断。他认为,正是在苏报案等具体个案的冲击下,晚清修律和司法改革才从个别性调整迈向了普遍性的规范调整,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的演进。作者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地向读者讲述了苏报案的全过程,阅读体验甚佳。但是在理论对话上稍有欠缺,用苏报案这一个例子来讨论费正清的“冲击-回应”模式和柯文的“中国中心观”,个人感觉稍显无力。其实类似问题在《袍哥》上也有体现,如何打磨焊接微观事件和宏观理论之间的焊缝呢?另有一问题:为何清政府不直接在公共租界的监狱里暗杀章、邹二人呢?
-
琴南2023-12-03读完只想说,历史真的比电视剧精彩。很多句子虽然是客观陈述,但依然读到心潮澎湃。很多小细节都可以切入做成纪录片或者短小精悍的正剧。一定很吸引人。
最新书摘:
更多
-
⠀2024-03-12情理为本位是中国传统办案思维方式的内容特征,通常的情形是重情理、轻法理。情理司法的本质是对法律间题的一种道德伦理化思维,在这种思维下,认识、判断一定事实或行为的法律人不是首先从合法性角度对相关事实或行为进行评判,而是先从道德上的善恶和伦理上的秩序来对其进行评价的,并以此作为裁判的基础。
-
⠀2024-03-12有学者研究指出,《大清律例》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法律与政治紧密结合,法律制度直接服从于统治;二是官方的自由裁量权蔓延,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法律与政治、行政和道德秩序没有多大的差别。
-
⠀2024-03-12当时的中国充分展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域外的深刻矛盾冲突,那是一个急剧震荡的社会时期,转型是社会结构的主要动向,法律的模糊与冲突是会审公廨普遍存在的情形,且苏报案中的法外因素又过于浓烈,夹杂着太多的政治因素。
猜你喜欢:
-
历史传记
-
历史传记
-
历史传记
-
历史传记
-
历史传记
-
历史传记
-
历史传记
-
历史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