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登堡

- 书名:古登堡
- 作者: 【德】克劳斯-吕迪格·马伊
- 格式:AZW3,EPUB,MOBI
- 时间:2024-12-31
- 评分:7
- ISBN:9787547740330
内容简介:
为什么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中国人毕昇,用它塑造今日世界的却是德国人古登堡?
作者简介:
1963年出生,就读于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他主要研究德国哲学、历史和哲学,并获得了日耳曼研究的博士学位。出于对欧洲宗教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他撰写了本笃十六世、马丁·路德、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巴赫家族等人传记,并出版了多部历史小说。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www.dushupai.com:80/book-content-63524.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Yuki2022-02-06被标题吸引,原来只是古登堡的自传
-
老张的哲学2022-05-04这项发明的核心是复制。印刷代替了抄写,让书籍得以批量生产,这是一次革命;而古登堡的活字又是可复制可量产的,这比起毕昇的泥活字和木活字,则又是一次革命。
-
学徒70932022-05-15在图书馆的新书推介区看到了这本书,果断下手。
最新书摘:
更多
-
昕2023-08-25……一篇文本是作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被阅读,虽然会改变阅读的状态(例如翻页时的触感),但阅读这一事实无论如何都依然存在。…..但与互联网是否将瓦解古登堡星汉这个文化悲观主义的问题没有关系。 如果书籍不再被印刷,如果作为存储介质的纸张被集成电路和互联网取代,就像纸张取代了皮纸、莎草纸和皮纸取代了泥板一样,那么结束的到底是什么?准确地说,没人知道什么会因此结束。……他的革命其实在于将整个社会文本化,不同类型的文本——从法律文书到百科全书再到菜谱——突然能为许多人所用。知识和沟通相互渗透,甚至可以将知识增长中的一大部分都理解为沟通的结果。互联网同样让人们可以接触到文本和内容,这必然不是什么新发现。但除此之外,印刷的书籍与互联网还具有另一个共通点:在古登堡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人们借助印刷术用文本迅速回应文本,今天的互联网实现了比当时快得多的发言和反驳速度。 在印刷术出现的早期、在其孵化期,除文字之外,图像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甚至不亚于文字的角色。最晚到理性主义兴起时,文字开始占了上风。在互联网时代,图像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多一从这个角度探究互联网与古登堡时代的联系或许是个有趣的话题。如果完全不考虑这些问题,而只将古登堡星汉视为文本的集合,那么关于古登堡星汉终结的讨论将会错误地变为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人类用想象中的现实换取陌生的虚拟的时代,是否会取代阅读和文本的时代?
-
昕2023-08-25尚在古登堡进行研发时,活字印刷术就显现出了其作为大众沟通方式的本质。这一发明使社会上越来越广泛的群体得以接触信息。如果说在这之前只有人数稀少的精英群体理解思想、文化、政治和科学的价值,那么从印刷术诞生起,这些领域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向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元的人群开放。……印刷术需要的是一个渴望拥有这项发明的社会———一个过渡中的社会,一个变革中的社会。中世纪晚期极其符合这个要求,在这点上它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惊人地相似。或许可以说,古登堡的印刷机是从中世纪晚期进入近代的社会范式彻底转变的标志,因为它通过改变沟通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从而改变了社会;与此类似,互联网似乎成了我们如今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的标志。 马丁·路德通过发掘“我”的概念为思想史中的“哥白尼转向”奠定了基础。个体——一个此前无人了解的思想史单位——从此踏上了世界的舞台,之前还依赖于上帝的主体(拉丁语中的“subjekt”意为“依赖者”)迅速成为行为者和决策者。在沟通领域,个体成为作者,个人获得的著作权保障了其作为作者的身份。人因此一跃成为创造者,而且也自知这一身份。在社会学领域,“话语”大概包括在社会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使用语言的方式、制的这些方式的社会规的以及其中的权力关系。——译者注……或许现代人会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但它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知识的增加与话语的增加密不可分,与主体直接一起诞生的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对公众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欧洲发展、取得繁荣、成为霸权的时代,欧洲的文化是书籍的文化,是书写的、对所有人开放的话语的文化。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彻底终结了中世纪的图像性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大融合。印刷机所在之处成为新圣餐的地点一就像葡萄酒变成基督的血,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印刷出的词句也会变成社会行为的血和肉。公共话语这一全新的、...
-
昕2023-08-25图像向文本的转变是最终使得中世纪转入近代的一大发展。中世纪时期重图像的象征主义被重文本的分析式理性所取代。在这背后是一个漫长又充满矛盾的过程,古登堡的发明构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时刻。可以说,中世纪所全力追求的终究是一个理性的世界,托马斯·阿奎那和奥卡姆的威廉等人对逻辑和辩证的极尽追求就是例证。…….手抄本和印刷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行存在。……人们指责机械化的生产使书籍成为没有灵魂的物品,因为缺少了抄写员通过抄写这个行为为它们注人生命的过程。教会很快就发现了印刷复制文本对自己不利的一面一印刷机并不关心页面上是虔敬的还是异端的词句。……来自美第奇家族的热爱艺术的教皇利奥十世(Leo X) 颁布了《忧心谕令》(Intersollicitudines),要求主教们审查印刷作品:为了不让有益于上帝荣誉、有益于增加信仰和传播高贵教育之物转向反面,从而损害基督信徒的得救,我们认为显而易见的是,必须对书籍的印刷进行监管,以免未来荆棘与好的种子一起生长,或者毒药与良药混为一谈。但随着世纪之交的到来,手抄书籍的生产开始衰弱。原因在于,印刷业通过公共沟通覆盖了越来越广的人群,特别是自我意识突出的市民阶层。此外,印刷品也成为政治沟通的媒介,塞巴斯蒂安·布兰特等人文主义者开始用印刷术制作传单。伴随宗教改革而来的是史无前例的完全公开的辩论,传单、檄文和宣传册成为辩论中的利剑。即使辩论的主题是信仰和礼拜仪式,也完全有理由说这些辩论是政治性的。印刷术帮助宗教改革取得突破,改革以及逐渐形成的反对改革的力量也使印刷文本一无论是书籍还是传单成为发展中的公众群体的媒介,而公众群体正是我们现代民主的基础。
猜你喜欢:
-
历史传记豆瓣 9
-
历史传记豆瓣 9
-
历史传记豆瓣 9
-
历史传记豆瓣 8
-
历史传记豆瓣 9
-
历史传记豆瓣 7
-
历史传记豆瓣 9
-
历史传记